腹痛警號︱兒童腹痛或藏3大警號 中醫解構5種常見腹瀉症狀及療法
發布時間: 2024/02/15 00:00
【兒童健康/中醫/腹痛】兒童腹痛是常見的問題,但往往背後的原因被忽視。腹痛和肚瀉屬於中醫的脾胃範疇,可能與腸胃功能有關。腸胃病可以後天補救,但如果後天失養導致腹痛和肚瀉,我們需要找出病因,以防止這種失養成為習慣,並增加慢性胃腸病的發病率。由於兒童通常無法清楚描述病情,作為父母,我們需要觀察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身體不適,以避免延誤病情或增加其他胃腸疾病的風險。
最新影片:
“治病必求治本”?
人體是一個整體的代謝系統,食物需要在消化道中被加工處理成小分子物質,然後才能被吸收進入體內。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,它負責將食物消化吸收並將營養運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中。如果消化道的運化過程受到干擾,不僅會影響營養吸收和正常發育,還可能導致各種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。因此,我們不能忽視頻繁的腹痛和肚瀉,因為它們是身體消化系統發出的警號。除了即時處理腹痛和肚瀉的症狀外,我們還必須找出引起這些問題的原因,以保持消化道的健康運作,並預防各種相關的消化系統疾病。
常見腹痛 | 症狀 | 生活習慣 | 治則 |
「寒」性腹痛 | 臉色蒼白、嘴唇顏色紫暗、怕冷、手腳冰冷等。 | 腸道失養,嗜生冷食品、寒性水果、冷飲⋯不良飲食習慣。 | 溫中、散寒的中藥緩解。 |
「熱」性腹痛 | 怕熱、口臭、嘔吐物或排泄物味道酸臭,伴有便秘等。 | 腸道失養,嗜零食、甜品、炸辣,高脂厚味等難消化物。 | 消食導滯、清熱的中藥緩解。 |
幼嬰腹絞痛 | 哭鬧臉紅,或伴有便秘。 | 腸道發育未健全、餵食不當、牛奶蛋白過敏、隨著成長會減輕。 | 溫敷及輕輕按摩腹部,或許放響屁後。 |
為什麼慎防習慣成病?
兒童的脾胃較薄弱,對食物和藥物的影響深遠,因此需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用藥習慣。不良的飲食習慣,如食用寒涼水果、生冷食品、烘焙糕點、零食、碳酸飲料以及煎炸厚味的食物,都會影響兒童的胃腸道健康。此外,學習的精神壓力和睡眠質量也會增加腹痛和肚瀉的發病率。所以,我們應該注意觀察兒童的飲食和用藥習慣,以及睡眠質量和情緒狀況。這樣有助於及早發現腹痛的病因,避免病情的延誤。
常見腹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如下:
常見腹瀉 | 症狀 | 治則和方劑 |
傷寒型 | 糞便酸臭,油膩食物後腹脹痛,肚痛伴有腹瀉,瀉後腹痛消失。 | 消食導滯、健脾和胃(保和丸加減) |
風寒型 | 糞便清稀,味不重;伴有惡寒發熱。 | 解表化濕,理氣和中(藿香正氣散加減) |
濕熱型 | 糞便稀薄,有黏液,色深黃而臭。 噁心、發燒、口渴、小便黃而少。 | 清熱解表(葛根芩連湯加減) |
脾虛型 | 水性腹瀉,色淡而不臭,月內反覆性發作,多半飯後就瀉,面萎黃,消瘦,精神差。 | 益氣健脾,和胃滲濕 (蔘苓白朮散加減) |
虛寒型 | 糞便稀,伴有未消化食物,久瀉不止,多半飯後瀉,比較怕冷,手腳冰冷。 | 溫中祛寒(附子理中湯加減) |
家居護理 123
1. 急救腹痛腹瀉和嘔吐
腹痛腹瀉和嘔吐常見於胃腸平滑肌肉收縮不受控制。我們可以使用含有薄荷腦成分的外用藥油,按摩腹部1~2分鐘,然後使用熱敷來緩解胃腸平滑肌肉痙攣,調整胃腸功能。一般情況下,腹痛腹瀉和嘔吐的症狀應該在半小時內緩解。如果症狀沒有改善,請注意患兒是否有脫水現象,例如尿量減少、皮膚乾燥無光澤、眼眶凹陷等,如果有,請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。
2. 防脫水
根據中醫經絡學說,肺與大腸相表裡。一旦腹瀉引起脫水,會影響身體的免疫能力,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風險。對於一般學童的急性腹瀉,如果症狀持續6~12小時,會增加脫水的風險。因此,建議給患者喝清水或電解質飲料(例如:鹽1g,葡萄糖1茶匙,水500c.c.)來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。
3. 防反複發作
脾胃為後天之本,長期反複發作的腹痛腹瀉,反映脾胃的健康狀況不良,例如患兒食欲不振、消化和吸收力差。建議腹瀉癒後,需要養脾胃,促進食欲及吸收能力,食療方面可以在肉湯加入茯苓、白朮、山藥、薏苡仁、蓮子、扁豆等食材;另外可以選擇艾灸,艾足三里穴、天樞穴,均可脾健脾開胃。
黃天賜中醫教授
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
香港中醫骨傷學會(永遠榮譽會長)
香港註冊中醫師
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
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,原題為《探索兒童腹痛的背後原因》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責任編輯:王明芳